连冈带长薄,三顾有遗墟。
地势昔龙卧,山光旧草庐。
阵图云鸟散,耕陇野人锄。
感激君臣际,深思得水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卧龙冈,怀诸葛武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登卧龙冈寻草庐故址
连冈带长薄,三顾有遗墟。
地势昔龙卧,山光旧草庐。
阵图云鸟散,耕陇野人锄。
感激君臣际,深思得水鱼。
解析
- 登卧龙冈寻草庐故址
- 登卧龙冈:指的是杜甫登上了卧龙冈这个地方。卧龙冈是诸葛亮曾经隐居的地方。
- 寻草庐故址:指的是寻找当年诸葛亮居住的地方草庐。这里的“草庐”指的是诸葛亮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的茅屋。
- 连冈带长薄,三顾有遗墟
- 连冈带长薄:形容卧龙冈地势险峻,连绵起伏。
- 三顾有遗墟:诸葛亮被刘备三次请出隆中后,草庐被废弃。这里用“遗墟”表示草庐遗址。
- 地势昔龙卧,山光旧草庐
- 地势昔龙卧:昔日的地形犹如一条巨龙盘踞。
- 山光旧草庐:指昔日山光照耀下的草庐。
- 阵图云鸟散,耕陇野人锄
- 阵图云鸟散:战场上的战况如同云彩一样散去。这里的“战阵”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战争场景。
- 耕陇野人锄:描述了农民们在田野里劳作的情景。
- 感激君臣际,深思得水鱼
- 感激君臣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君臣关系的感激之情。
- 深思得水鱼:这里的“水鱼”可能指的是诸葛亮的一种智慧,即像水一样流动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卧龙冈的自然景观和诸葛亮的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的感慨。诗中的“三顾茅庐”、“阵图云鸟散”等典故,都与三国时期的历史紧密相关,显示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