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昔见放,遗庙楚江阴。
憔悴当年色,凄凉千载吟。
碧云湘浦远,春草洞湖深。
魂去招何处,遥遥枫树林。

【注释】

江上吊屈庙其一:楚臣,指屈原。楚国的大臣,因为被排挤、流放而投汩罗江而死。

遗庙:屈原的祠堂。

碧云:即碧云寺。湘浦,指湘江。屈原《九歌》有《湘君》、《湘夫人》等篇,所以湘水又名沅湘,是屈原的故乡。

洞湖:即深潭,在今湖南洞庭湖中。

魂去招何处?遥知枫树林:指屈原死后魂魄飘散无处,只能远远地在枫林中寻找。

【赏析】

此诗为悼念屈原之作,全诗以“吊屈”、“吊屈庙”为题,一吊屈子,一祭其祠。前四句写屈原的遭遇和遗庙的荒凉冷落;后四句写诗人对屈子魂归无着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情意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首联写屈子之冤。楚臣屈原因遭谗毁,被贬放逐,他忧国忧民之心与忠君爱国之志不能实现,最终悲愤投汨罗殉国。他的遗庙建于湘江边,如今已是人烟稀少,荒芜凄凉,可见屈子的遭遇令人哀怜。

颔联写诗人凭吊屈子之景。屈子生前憔悴不堪,如今已过千年,但人们还在凭吊他。诗人面对这一片荒凉景象,不禁感叹道:“当年屈子容颜憔悴,如今千载后人仍在吟诵他。”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屈子的崇敬,也表达了他对屈原遭遇的同情。

颈联写诗人凭吊屈子的景色。眼前的湘浦远在天边,春草深藏于深潭之中,这些景色都与屈子的精神世界相呼应。然而屈子的魂魄却无处安放,只能在遥远的枫树林里飘荡。这里的“魂去招何处”既表达了诗人对屈子魂魄的关切,也体现了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尾联写诗人凭吊屈子的情怀。尽管屈原已经离世千年,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诗人站在庙前眺望远方的枫树林,心中充满了对屈子的思念与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