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五龙宫

山暝昼闻猿,仙宫向水源。
阴天龙护法,古洞鹤能言。
树密林先暗,泉鸣溪乱喧。
不辞登陟险,陡觉近天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五龙宫》是一首明末区大相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歌以其深邃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作的内容、形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山暝昼闻猿,仙宫向水源。
  • 阴天龙护法,古洞鹤能言。
  • 树密林先暗,泉鸣溪乱喧。
  • 不辞登陟险,陡觉近天门。
  1. 诗歌形式
  • 《至五龙宫》是一首五言律诗,这种形式要求诗句数量固定,每句五个字,且遵循特定的平仄格律。律诗通常分为上下两首,此诗仅存上篇,下篇可能已经失传。
  1. 创作背景
  • 区大相,明代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区益之子,善为文,以诗词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与研究。
  • 区大相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见长,他的诗作既有严谨的格律,又不失灵动的变化,体现了明代岭南文学的特色。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至五龙宫》通过简洁的语言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山暝昼闻猿”展现了黄昏时分山林的静谧;“仙宫向水源”则描绘了一处神秘而宁静的所在。
  • 象征意义: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富含象征意义,如“阴天龙护法”暗示着保护与神圣的力量;“不辞登陟险”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也毫不畏惧的决心。
  1. 历史影响
  • 尽管《至五龙宫》的具体出处和流传情况不详,但它作为区大相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区大相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明代岭南文学的特点。
  • 随着时间的推移,《至五龙宫》等区大相的诗歌被后人研究和传颂,成为研究明代岭南文化的重要文献。

《至五龙宫》不仅是区大相个人的杰作,也是明代岭南文学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