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题李仲贞隐居

满园花共竹,即是洞仙家。
门对沧浪水,林开嵾上霞。
有官寻白社,未老学丹砂。
更拟淮南曲,知君心赏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共题李仲贞隐居》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对这首诗作进一步介绍:

  1. 诗人简介
  • 创作背景:《共题李仲贞隐居》是区大相为李仲贞隐居之地而作的一首诗。李仲贞可能是一个隐士,他选择隐居于此地,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区大相作为一位文学家,可能也受到这种隐逸文化的影响,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1. 原文节选
    满园花共竹,即是洞仙家。
    门对沧浪水,林开嵾上霞。
    有官寻白社,未老学丹砂。
    更拟淮南曲,知君心赏遐。

  2. 诗中意象

  • 花竹:诗中“满园花共竹”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自然美景的场景。花与竹的共生,象征着隐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反映出隐者的高洁品格。
  • 沧浪水和嵾上霞:这里的“沧浪水”和“嵾上霞”都是自然景观,可能暗示着隐者所在之地的自然环境,以及隐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 官寻白社、“未老学丹砂”: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官场的不屑以及对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追求。通过对比隐退与追求,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 淮南曲:这里的“淮南曲”可能是引用了古代淮南小山的诗歌,也可能是诗人自创的曲子,用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共题李仲贞隐居》不仅展现了明代诗人区大相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隐逸文化的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充满了自然之美,也在形式上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这首诗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