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太和山游道院作

云峰自送迎,涧道乱纵横。
林木有千岁,山禽时一鸣。
雨来岩岫失,风过石泉清。
讵取丹砂志,将怡云壑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太和山游道院作》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区大相(1504年-1566年),字用儒,号海目,广东省高明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及政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历任多个官职,如赞善、中允等。尽管他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他在面对权贵时选择了保持距离,晚年因疾病归隐,卒于家中。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典雅见长,且善于运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其代表作之一便是《入太和山游道院作》。

  2. 诗歌内容:这首诗题为《入太和山游道院作》,通过描绘进入太和山道院后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之情。首联“云峰自送迎,涧道乱纵横”描绘了太和山的自然风貌和道路的复杂多变。颔联“林木有千岁,山禽时一鸣”则进一步突出了山林的悠久历史与生机勃勃的景象。颈联“雨来岩岫失,风过石泉清”通过描写雨水和风的变化,展示了山中气象万千的画面。尾联“讵取丹砂志,将怡云壑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3. 艺术特色:区大相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首先,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使得诗歌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哲理。其次,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再次,区大相的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每个诗句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效果。

《入太和山游道院作》不仅是区大相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岭南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情怀,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