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薇省散鸣珂,把袂都亭奈别何。
驻马白华河上近,渡江红叶雨边多。
蓟门砧动催鸿雁,苕水帆归掠芰荷。
惟羡君家兄弟好,凤池岁岁沐恩波。
朱舍人有吴门之役先过河间官舍省亲寻归湖州因忆君采舍人亦以去秋奉使过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供的诗歌内容为:“朱舍人有吴门之役先过河间官舍省亲寻归湖州因忆君采舍人亦以去秋奉使过家”,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朱溶》。这首诗通过描写朱溶在吴门的战役中,首先渡过河间官舍,省亲并最终返回湖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及对其未来道路的祝愿。
一、诗歌原文与分析
- 首句“朱舍人有吴门之役”
- 这里的“吴门之役”指的是朱溶参与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地点在吴门。这个词汇揭示了诗中的主角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不仅参与了军事活动,还承担了家庭责任,如省亲。
- 第二句“先过河间官舍省亲寻归湖州”
- 描述朱溶在完成吴门的战役任务后,首先选择到河间的官舍去看望家人,并计划从那里返回湖州,显示了他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一面。
- 第三句“因忆君采舍人亦以去秋奉使过家”
- “因忆君”表明朱溶因某事(可能是战争或其它事件)想起了他的同伴或朋友。而“采舍人亦以去秋奉使过家”则说明这位朋友在秋天曾因为某种原因被派遣回程家中。这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支持。
- 第四句“君行复何求”
- 这个句子表达了朱溶对友人离去后的感慨,可能意味着对于友人未来的道路并不强求或期待更多,而是表达一种祝福和理解。
- 第五句“吾闻君游梁园”
- 提到“吾闻君游梁园”,这一句可能暗示朱溶的朋友已经离开,前往梁园(一个地名或象征性的场所)。这种提及显示了对友人未来路径的不确定性和对他个人选择的尊重。
二、主题与情感探讨
主题: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对比,以及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平衡。通过朱溶的行动和思考,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影响下人们生活变迁的同情。
情感:诗歌充满了深情,特别是对家庭和故人的思念之情。朱溶的旅程和决策体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同时表达了对友人未来路途的关注和支持。
三、历史与文化背景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此类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唐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文人墨客经常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文化背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这首诗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朱溶的军事生涯和对家的深切思念,还体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它通过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向读者传达了战争与和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