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后谩述

故园归梦绕云涯,犹向风尘阅岁华。
暂载图书游帝阙,乍开林馆拟山家。
清阴渐匝龙池柳,小径新移鹿苑花。
忆昨山中期道士,绿槐庭下煮胡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移居后谩述·其一》是明朝著名诗人区大相的作品。下面将对区大相的生平、作品以及其文学地位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和价值: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是明代广东高明人,生于万历十七年。他出身官宦世家,是区益的儿子,擅长写作,能够快速下笔千言。区大相的科举之路颇为顺畅,他在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并逐步担任了赞善、中允等职务,长期在翰院任职十五年。他的官场经历复杂,与多位官员有旧交,但因政治原因多次回避不与当权者接触。最终调任南太仆寺丞,因疾病归隐,享年不详。区大相工于诗词,尤其擅长格律诗,被尊为明代岭南大家之一。他的作品集包括《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等。
  1. 诗歌原文
  • 浪迹长违陴上居,幽栖多愧武陵渔。 庭饶碧树分比舍,架积缃编半道书。 西苑云霞看不厌,南天水竹梦常虚。 若言大隐真朝市,过客烦题处士庐。
  1. 作品赏析
  • 主题表达:《移居后谩述》通过描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看不厌”的云霞和“梦常虚”的水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武陵渔民的生活,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体现了区大相精湛的诗歌技巧。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诗人不仅营造了一个宁静致远的意境,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此外,诗中的意象运用恰到好处,如将云霞比作“看不厌”,水竹喻为“梦常虚”,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 文化价值: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移居后谩述》不仅是区大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反映。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传统儒家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在历史长河中,这类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社会意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区大相的《移居后谩述·其一》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而备受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研究明代诗歌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