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长违陴上居,幽栖多愧武陵渔。
庭饶碧树分比舍,架积缃编半道书。
西苑云霞看不厌,南天水竹梦常虚。
若言大隐真朝市,过客烦题处士庐。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浪迹长违陴上居,幽栖多愧武陵渔。
- “浪迹”指无目的漫游,形容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长违”表示长时间背离。“陴上居”指的是在城墙之上的居住地,可能是临时或不常居住的地方。“幽栖”意为隐居,此处可能暗指诗人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住所。“武陵渔”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化世界,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庭饶碧树分比舍,架积缃编半道书。
- “庭饶”意指庭院内充满了树木。“碧树”指的是绿色而生机勃勃的树木。“比舍”即相邻的房屋,这里指诗人的邻居或相近的住宅。“缃编”是指用黄和红两色丝线织成的古代书籍封面,常用来指代珍贵的书籍。“半道书”意味着书籍堆积如山,可能在半路的路边或者家中堆放。
- 西苑云霞看不厌,南天水竹梦常虚。
- “西苑”通常指的是古代皇家园林,位于今北京市西郊。“云霞”描绘了西苑中变幻莫测的天空美景。“看不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是无穷无尽的。“南天”可能指南方的天空或以南为背景的场景。“水竹”指的是南方特有的竹林,常用于营造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梦常虚”意味着这些美好的自然景色总是让人感觉像是梦中一般,无法完全把握和体验。
- 若言大隐真朝市,过客烦题处士庐。
- “若言”相当于如果讲。“大隐”指真正的隐士,不为世人所知。“真朝市”暗示虽然外表看似在繁华都市之中,内心却追求隐逸的生活。“烦题处士庐”中的“烦”表达了对隐士居所的好奇与尊重,“题”即题字,可能指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隐者而留下的文字或题词。
译文:
在京城城墙之上寻找一处住所,我选择了这幽静之所,心中难免有些愧疚,因为我向往着像武陵渔人那样的田园生活。庭院四周绿树环抱,仿佛与邻家相隔,架上堆满了书籍,一半是我途中捡拾而来。西苑的云彩和天空的美丽让我流连忘返,而在南天边清澈的竹林中,我总感觉那些美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倘若真是隐士般的生活(在大都市中),那路过此地的人应该为我题写一段赞美之词,记录下我简陋的居所。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隐士对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外界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云霞、碧树和水竹等,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此外,通过对西苑、南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身处喧嚣城市中仍能保持心灵宁静的愿望。最后,诗中的“若言大隐真朝市”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于隐居与世俗生活的复杂情感,既包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社会名利场的反思。整体而言,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隐逸和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