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宗良

昔从文史见风流,常忆琴尊侍宴游。
奏雅几时来北阙,校书经岁卧南州。
楼中香护青绫被,江上春归翠翰舟。
更道别来多胜事,相如武骑正淹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宗良》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及对友人的深切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擅长诗词,其作品在当时文坛上有很高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昔从文史见风流,常忆琴尊侍宴游。
    奏雅几时来北阙,校书经岁卧南州。
    楼中香护青绫被,江上春归翠翰舟。
    更道别来多胜事,相如武骑正淹留。

  2.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寄宗良》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结构——七言律诗,形式规整,音节和谐。诗中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怀念和对过去岁月的感怀。
  • 情感表达:诗中的“常忆琴尊侍宴游”和“更道别来多胜事”,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及其深厚的友谊。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昔岁月的不舍。
  1. 诗歌背景
  • 《寄宗良》创作于明代,这一时期文人墨客间的交往频繁,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区大相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其作品自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传颂。
  1. 文化影响
  • 《寄宗良》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哲理也为后世所推崇。诗中流露出的对友情、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体现,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来源。

《寄宗良》不仅是区大相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明代文学繁荣的一个缩影。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