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黄公绍隐居

久抛簪绂谢人群,独闭藤萝注古文。
桂发秋山多偃蹇,兰生春谷本清芬。
双童竹下扶迎客,短榻花间卧看云。
近日称诗遍城市,风流终愧不如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黄公绍隐居》是明朝区大相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创作于明代,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是明代岭南地区的文学大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作上,在书法、散文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2. 诗歌原文:久抛簪绂谢人群,独闭藤萝注古文。桂发秋山多偃蹇,兰生春谷本清芬。双童竹下扶迎客,短榻花间卧看云。近日称诗遍城市,风流终愧不如君。
  3. 诗歌鉴赏: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访黄公绍隐居》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文人生活图景。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与黄公绍的交往,体会到了隐逸文化的精髓,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区大相的《访黄公绍隐居》不仅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经典之作,也是明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