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滴水蓬

玉女宫前小洞天,忽逢灵境兴翛然。
阴崖乱滴非关雨,碧甃承流若有泉。
风递清声摇杂佩,涧含春溜泻平田。
醴泉神瀵何如此,便欲抽毫续水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滴水蓬”是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玉女宫前小洞天的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是广东高明人,生于明万历年间。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曾在万历十七年中选为庶吉士,并在翰院服务超过十五年。他的文学生涯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交。
  1. 创作风格
  • 诗歌形式: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常见体裁。律诗通常要求对仗工整、韵律严谨。
  • 语言风格:从这首诗中可见,区大相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意境。《观滴水蓬》中的诗句如“碧甃承流若有泉”和“风递清声摇杂佩”等,都透露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感觉。
  1. 主题内容
  • 《观滴水蓬》以玉女宫前的小洞天为描写对象,展现了其灵境之妙。诗中不仅描写了阴崖乱滴的泉水,还形容了春溜泻平田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 通过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色,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历史意义
  • 文学价值:“观滴水蓬”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是明代诗作中的一部分,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文学审美和艺术风格。
  • 文化传承:作为文化遗产,这首古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影响。

《观滴水蓬》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明朝文人对自然美景的颂扬和心灵寄托的象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