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宿山歌

中宿山头一望乡,猿声今夕更沾裳。
近来潮水全无信,借问郎心有底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宿山歌》是明代诗人黎民表的作品,以其描绘中宿山的壮丽风光和当地土风而著称。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与描绘,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民间生活。

黎民表的《中宿山歌》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诗中“中宿之山如积铁”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山峦连绵、陡峭险峻的地形特点,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如铁般坚硬的山体。此外,诗中“福庭七十传孔记,牺尊千载经秦时”等句子,不仅描绘了历史遗迹,也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加了作品的文化深度。

在艺术手法上,黎民表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修辞方式,使得整首诗歌生动活泼,富有画面感。诗中的“猿猴喜客掷山果”,通过动物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在文化意义方面,《中宿山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明代社会风俗的一种记录。诗中的“土风虽恶山水奇”表达了尽管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但山水之美却足以弥补不足之处,显示了古人对自然的独特审美和深厚情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俗风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社会的窗口。

《中宿山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人文精神和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不仅能领略到明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情和人民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