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看梅

素赏殊非桃李人,深藏疑避绮罗尘。
自从逸客高吟后,湖月溪烟几度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孤山看梅》是近代诗人陈曾寿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陈曾寿以独到的眼光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他在孤山欣赏梅花时的感受与心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陈曾寿(1878-1949),号苍虬,湖北蕲水人,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不仅担任过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职,还一度为张之洞幕僚,参与新政事务。晚年,他侨居上海并鬻画自给。
  • 文学成就:除了诗词之外,陈曾寿亦工于词,著有《苍虬阁诗》和《旧月簃词》,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诗歌造诣。其中,《浣溪沙·孤山看梅》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词原文
    心醉孤山几树霞,有阑干处有横斜。
    几回坚坐送年华。
    似此风光惟强酒,无多涕泪一当花,
    笛声何苦怨天涯。

  2.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词中通过“心醉孤山几树霞”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孤山上春日梅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和赞美。孤山梅花以其独特的姿态与色彩,成为了词中描写的对象,也象征着高洁的品质。
  • 时光流逝:通过对“几回坚坐送年华”的描写,词人传达了岁月流转、时间无情的主题。在这里,孤山上梅花的盛开与凋零,被赋予了生命与时间的象征意义,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所带来的感慨。
  • 人生态度:词中的“似此风光惟强酒,无多涕泪一当花”反映了一种超越物欲的人生态度。面对自然的美好与无常,作者选择用酒来驱散忧愁,以花来慰藉情感,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豁达胸怀。
  • 孤独与共鸣:“笛声何苦怨天涯”这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离别之情的感怀。尽管身处孤山,面对着梅花与笛声,但词人并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是试图寻找一种心灵的共鸣与慰藉。

《浣溪沙·孤山看梅》不仅是陈曾寿个人情感与审美体验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解读,不仅能领略到陈曾寿的文学才能,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美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