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空夜复清,星月落江明。
吐珠疑合浦,沉璧类连城。
机石随流出,菱花拂水晴。
濯枝榆影冷,泛蕊桂华轻。
玉镜宜常满,银河俨未倾。
宁知邺池宴,别有颍川行。
夜宴石洲江上赋得江边星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宴石洲江上赋得江边星月》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明代岭南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其作品大多严格遵循格律。万历十七年(1589年),区大相中进士,并曾历任赞善、中允等职,但因不愿迎合权臣而多次引避不轻谒旧主。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等著作传世。
作品原文:《夜宴石洲江上赋得江边星月》
江空夜复清,星月落江明。
吐珠疑合浦,沉璧类连城。
机石随流出,菱花拂水晴。
濯枝榆影冷,泛蕊桂华轻。
玉镜宜常满,银河俨未倾。
宁知邺池宴,别有颍川行。主题思想:在这首诗中,“江空夜复清”描绘了宁静夜晚江面的清澈与空旷,“星月落江明”则通过星月的明亮映衬出夜晚的美丽与宁静。诗人以“吐珠疑合浦”和“沉璧类连城”比喻星星和月亮的光辉,暗示它们的美丽足以媲美珍贵的物品。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采用五言排律的形式,韵脚严谨,对仗工整,体现了明代诗歌的规范性;其次,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如“机石随流出,菱花拂水晴”等句子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再次,诗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如“宁知邺池宴,别有颍川行”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体悟。
《夜宴石洲江上赋得江边星月》不仅是区大相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明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