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苏门

阮公天性逸,傲睨出风尘。
长啸入苏门,遇此异代人。
世事了不答,终古徒自陈。
意尽还山半,清音流涧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苏门》:明区大相的诗作赏析

《咏苏门》是明朝诗人区大相的作品,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的文人形象,并借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区大相是明朝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他善长诗词,其作品多遵循严谨的格律,展现了明代岭南文坛的重要地位。万历十七年,他被选为进士,并在翰林院工作多年,与众多官员有所往来,但他并未轻易接近权力中心。后来调至南太仆寺丞,因病返回家乡,不久后去世。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阮公天性逸,傲睨出风尘。
长啸入苏门,遇此异代人。
世事了不答,终古徒自陈。
意尽还山半,清音流涧滨。

首句“阮公天性逸”,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特质。接着“傲睨出风尘”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孤高态度与不凡气质。通过“长啸入苏门”与“遇此异代人”两句,我们仿佛看到这位诗人在苏门之下,遇见了一个与他有着不同时代背景的人。

接下来的“世事了不答”,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冷漠与超然。而“终古徒自陈”,则透露出一种悲凉与无奈的情感。最后两句,“意尽还山半”,“清音流涧滨”,则给人以深远的意境,仿佛听到诗人在山水之间吟诵着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区大相作为文学家的才华,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到见解。通过对《咏苏门》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