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乔世昌都谏

潞河三尺冰,夷门千里道。
岂不念离居,岁晏无芳草。
芳草何足贵,所贵永为好。
郁郁山上松,磊落而寿考。
岂无霜雪侵,坚贞常自保。
鸱鸮鸣高林,骐骥伏下皂。
达哉塞上翁,所见一何早。
冲风不起羽,强弩不穿缟。
令终古所难,末路谁能巧。
明哲昔有训,全真以为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乔世昌都谏》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乔世昌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区大相(1528年—1604年),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明代岭南大家。
  • 他善为文,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等著作。
  1. 诗歌原文
    潞河三尺冰,夷门千里道。
    岂不念离居,岁晏无芳草。
    芳草何足贵,所贵永为好。
    郁郁山上松,磊落而寿考。
    岂无霜雪侵,坚贞常自保。
    鸱鸮鸣高林,骐骥伏下皂。
    达哉塞上翁,所见一何早。
    冲风不起羽,强弩不穿缟。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赠别乔世昌都谏》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乔世昌的深厚情谊。诗中“岂无霜雪侵,坚贞常自保。鸱鸮鸣高林,骐骥伏下皂”等句,展现了主人公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的品质。
  • 意象运用:诗中的“潞河三尺冰”、“山上松”、“雉鸠鸣高树”、“骐骥伏枥”等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寓意着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 语言风格:区大相的语言严谨,格律规范,体现了其文学造诣之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1. 诗歌背景
  • 《赠别乔世昌都谏》创作于明代,是区大相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为了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和祝福而作。诗中通过对友人离居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赠别乔世昌都谏》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区大相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领悟与表达。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理解明代文人情怀的重要窗口。《赠别乔世昌都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