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凤楼前赠弟

有鸟朝阳鸣,飞向瑶台集。
楚楚吾家弟,爰来自畿邑。
畿邑五载闲,百度亦维辑。
皇风久已颓,尔其庶有立。
芸阁我倦栖,柏台子新入。
子优绳纠司,我愧青缃业。
归邸各异宿,入朝或交揖。
簉羽班始联,鸣佩声相及。
矢志将无同,共歌天保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于五凤楼前赠弟》是明代区大相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深厚感情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诗歌原文
  • 有鸟朝阳鸣,飞向瑶台集。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一只鸟儿在朝阳中鸣叫,展翅向瑶台聚集。这象征着希望与追求。
  • 楚楚吾家弟,爰来自畿邑。 此句表达了对弟弟的赞美和骄傲,认为他的才华和品德如诗般出众。
  • 畿邑五载閒,百度亦维辑。 描述了自己在京城五年的闲适生活,同时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混乱。
  • 皇风久已颓,尔其庶有立。 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弟弟能为国家带来新的局面。
  • 芸阁我倦栖,柏台子新入。 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新的工作环境的向往。这里的“芸阁”是指文渊阁,“柏台”则指翰林院,都代表了朝廷的重要部门。
  • 子优绳纠司,我愧青缃业。 这里的“绳纠司”可能是指负责司法的官员,而“青缃业”则暗示着文学事业。这里体现了一种对比,即自己从事的是文学工作,但相比之下,弟弟却更适合从事司法工作。
  1. 诗歌赏析
  • 艺术风格:《于五凤楼前赠弟》采用了四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弟弟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社会和个人价值的关系。它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职责的认识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文化背景: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士大夫阶层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抒发政治理念的重要途径。区大相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1.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具体的地点并未明确指出。但考虑到明朝的政治中心通常设在京城(今北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京城或其他相关地区创作的。
  • 作者生平: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是明代岭南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曾历任多个官职,包括赞善、中允等。尽管他在仕途上有着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因避让权贵而辞职归隐。他的文学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为主,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于五凤楼前赠弟》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兄弟情深的作品,更是一次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理解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