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井底流金沙,菖蒲涧畔飞琼霞。林里时藏蓬岛路,城头半出羽人家。
羽人家住朱明日,却辟此丘为户牖。邀客常教白鹤迎,烧丹却倩青龙守。
丹池别后依然在,琪树种来皆已大。海阔全凭一鸟度,天空不遣片云碍。
此丘往时在海中,三山烟雾晴蒙蒙。今日丘林带城郭,惟馀海月一片挂长松。
眼见碧水又飞尘,令人却忆扶桑东。扶桑枯海水竭,仙人缘鬓翻成雪。
赵客梦中啼翠羽,葛公坟上飞黄蝶。物外之谈诚恍惚,世间何事无消歇。
层城瑶池不足游,我欲乘龙何处求。纵使千年归一度,不如日饮美酒扬清讴。
浮丘仙洞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浮丘仙洞歌》并非由明代区大相创作,而是明朝广东高明区大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图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意象生动,富有诗意。其次,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仙境与尘世的差异,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诗歌的语言优美,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中的“珊瑚井底流金沙,菖蒲涧畔飞琼霞”等描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古人对于仙人、仙境的神秘想象和崇拜。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生活的理想。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反映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浮丘仙洞歌》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理想追求。这首诗值得一读再读,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