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嵩少

忆昨游仙梦,嵩阳有故山。
殷勤东溪月,待我青林间。
新松生旧石,后水赴前湾。
何如辽海鹤,千岁一来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游嵩少》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诗。《再游嵩少》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区大相:明朝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
  1. 诗歌原文
  • 忆昨游仙梦,嵩阳有故山。
    殷勤东溪月,待我青林间。
  • 新松生旧石,后水赴前湾。
    何如辽海鹤,千岁一来还。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再游嵩少》通过对嵩山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和谐的意境。”忆昔游仙梦”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仙境般生活的怀念,而”殷勤东溪月,待我青林间”则展示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悠然自得。
  • 象征意义:诗中的“后水赴前湾”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而“何如辽海鹤,千岁一来还”则暗示了超然物外的高远境界,以及对永恒不变的美好事物的向往。
  • 艺术手法:区大相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如将新松比作新生的石头,将后水的流向与前湾相对照,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1. 创作背景
  • 《再游嵩少》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不详。区大相在翰林院任职期间,与当时的政治势力有所交集,因此可能受到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文学追求,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
  1. 文学价值
  • 岭南文学的代表:区大相是明代岭南的重要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风格严于格律,对后世的岭南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情感真挚:虽然《再游嵩少》是一首描写山水的诗歌,但它所传达的情感是真挚而深切的,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1. 文化传承
  • 《再游嵩少》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 该诗在历史上被多次引用和传颂,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再游嵩少》不仅是区大相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明代岭南文化的体现。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情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区大相的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