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清高亭

不受尘所浊,应无物与齐。
一天秋月爽,千嶂晓云低。
汲水瓢堪饮,乘风杖独跻。
超然胸次远,境胜畅幽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清高亭》是明代诗人陶安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向往和赞美。

陶安(1315—1371),字主敬,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及政治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还曾出仕为官,在明朝建立初期有过一定的政治参与。陶安以其诗作闻名,尤其擅长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情感。

《寄题清高亭》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诗中“不受尘所浊,应无物与齐”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认为真正的高洁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心灵的纯净和不为外物所累。“一天秋月爽,千嶂晓云低”则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自然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此外,“汲水瓢堪饮,乘风杖独跻”两句更是将这种超然的境界形象化,通过对简单生活用具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超然胸次远,境胜畅幽栖”则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世喧嚣,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的愿望。

《寄题清高亭》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于后世,更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它不仅展示了陶安的个人风格,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社会理想和精神追求,成为研究明代文化及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