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二首

县市无城堵,坡陀枕水滨。
铜坑寒凿矿,炭户晓担薪。
兵后姜芽少,岩深箭竹新。
沙蹊浮石子,戛戛履声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铜陵阻风二首》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两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浙江乐清人。生于南宋初年,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曾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色,尤其在孝宗时期因直言进谏而受到重用。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两年官绝塞,万里下瞿唐。
    秋浦浪方息,铜陵风又狂。
    五松人忆白,双竹句思黄。
    今夜舟中月,中秋何处光?
    江入铜陵县,舟藏芦苇间。
    邮亭危压浦,佛屋陋依山。
    月出乌将绕,风高雁欲还。
    江山不贫处,一览见尘寰。
  • 译文
    两年远离故土,万里之下我来到瞿塘。
    秋浦江水已平静,铜陵江上风雨却依然猛烈。
    五棵松树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双竹林让人想到黄庭坚。
    今夜在船中赏月,不知中秋佳节的月亮在哪里闪烁?
    江流汇入铜陵县,我的船只藏在芦苇丛中。
    邮亭危立于河岸边,佛寺简陋依傍着青山。
    月出时乌鸦盘旋,大雁南飞即将归来。
    江山景色如此美丽,一眼望去尽收眼底。
  1. 诗歌背景与赏析
  • 创作背景:《铜陵阻风二首》是在王十朋任秘书郎期间所作,他在任职过程中曾历经艰险,特别是在一次航行中遭遇了狂风巨浪的阻难,因此写下了这首反映其旅途心情的五言律诗。
  • 艺术特点:王十朋在这首诗中使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铜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对比“秋风”的强烈与自然景物的宁静,表达了自己在乱世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双竹”可能隐喻文人墨客对友情或志向的追求,而“明月”则象征着希望和梦想。
  • 文化意义:这组诗不仅记录了诗人的旅行经历,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色,比如官场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在动荡时期的心理变化。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铜陵阻风二首》不仅是王十朋文学成就的一部分,也是了解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宋代诗人的文采,还能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