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无城堵,坡陀枕水滨。
铜坑寒凿矿,炭户晓担薪。
兵后姜芽少,岩深箭竹新。
沙蹊浮石子,戛戛履声频。

【注释】

铜陵二首:这是一首写铜陵风光的诗,共二首。

无城堵:没有城垣的障碍。

枕水滨:靠着水边。

铜坑:指矿坑。寒凿矿:在寒冷的条件下开采矿石。

炭户:烧炭的人家,这里指采樵的人。晓担薪:天刚亮就挑柴火回来。

姜芽:嫩姜。兵后:战乱之后。

岩深箭竹新:山崖深邃,箭竹林里竹子长得又高又直。

沙蹊:沙土小道。

戛戛履声频:踏着石头走路发出的声音。

赏析:

《铜陵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铜陵的自然风景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全诗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铜陵的山水画卷。

首句“县市无城堵”,描绘了铜陵县市没有城障的景象。在这里,“无城堵”并非表示荒凉、破败,而是突出了这里的宁静与平和。

次句“坡陀枕水滨”,进一步展现了铜陵的地理位置。这里,“坡陀”指的是地势起伏不平的山丘,而“枕水滨”则强调了铜陵背靠江河的地理特点。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铜陵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既有利于防御外敌,又有利于保护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接下来三、四句“铜坑寒凿矿,炭户晓担薪”,则是对铜陵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的“寒凿矿”意味着铜陵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冒着严寒去挖矿;而“炭户”则是指那些以烧炭为生的人家,他们早早地起床去砍柴,准备一天的生计。

五、六两句“兵后姜芽少,岩深箭竹新”,则进一步揭示了铜陵战后的萧条景象。这里的“姜芽少”意味着战乱之后农作物稀少,人们难以填饱肚子;而“岩深箭竹新”则强调了这里的山林资源丰富,但因为战争的影响,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最后一句“沙蹊浮石子,戛戛履声频”,则通过描绘行人行走时踩在石子上发出的声音,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里的“沙蹊”指的是沙土地带的小径,而“戛戛”则是指脚步声的节奏感。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铜陵二首》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铜陵的自然景观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展示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铜陵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