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君家住巉山麓,托兴樵苏生计足。得柴既可编为门,伐木还能结成屋。
身穿巉山云,春融草树荣欣欣。蓑披巉山雨,翠湿条枚渐翘楚。
西风飞霜天又雪,忽见满山黄叶脱。童子相随采薪去,斤斧丁丁在林樾。
下山笛弄三两声,檐头风月生馀馨。到家一事满人意,笑指瓦灶炊烟青。
逃名物外绝幽雅,厌看市尘飞野马。平生挺挺松柏姿,岂同泛泛刍荛者。
君不见朝官待漏冰凝履,寒透鹴貂侵骨髓。何如取将榾柮煨满炉,暖袭围屏晨未起。
又不见豪家过冬偏费钱,衣重锦绣榻重毡。何如斫得桑榆烧作火,团栾儿女如添绵。
更有酒楼歌髻整,狂客沉酣呼不醒。不及我樵安静境,涧底青荆沸茶鼎。
复有爵高多俸禄,巧觅资财餍鱼肉。不及我樵心寡欲,手束乾柴煮齑粥。
久无买臣富贵心,列壑层峦留赏音。清猿攀萝同昼暇,黄莺求友闻春吟。
巢枝小天地,烂柯短古今。戴云冠兮月在襟,白石为桃苍霞衾。
左招农叟右招牧,亦有渔父相追寻。长歌未归藉瑶草,采芝又遇商山老。
松花酿醪颜色好,梦魂飞上蓬莱岛。
樵隐歌
介绍
《樵隐歌》是明代文学家陶安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樵夫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来反映其对自然、生活和名利的看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作者介绍:陶安,明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追求为主题,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生平事迹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如其在任期间廉洁奉公,反对腐败的故事被多次记载在各种文献中。
诗歌原文:《樵隐歌》全文如下:
隐君家住巉山麓,托兴樵苏生计足。得柴既可编为门,伐木还能结成屋。
身穿巉山云,春融草树荣欣欣。蓑披巉山雨,翠湿条枚渐翘楚。西风飞霜天又雪,忽见满山黄叶脱。
童子相随采薪去,斤斧丁丁在林樾。下山笛弄三两声,檐头风月生馀馨。到家一事满人意,笑指瓦灶炊烟青。
逃名物外绝幽雅,厌看市尘飞野马。平生挺挺松柏姿,岂同泛泛刍荛者。君不见朝官待漏冰凝履,寒透鹴貂侵骨髓。何如取将榾柮煨满炉,暖袭围屏晨未起。
又不见豪家过冬偏费钱,衣重锦绣榻重毡。何如斫得桑榆烧作火,团栾儿女如添绵。更有酒楼歌髻整,狂客沉酣呼不醒。不及我樵安静境,涧底青荆沸茶鼎。
复有爵高多俸禄,巧觅资财餍鱼肉。久无买臣富贵心,列壑层峦留赏音。
诗歌译文: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樵夫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樵夫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的樵夫虽然生活在偏僻的山中,却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园,他的生活方式既自给自足又充满乐趣。诗人还借樵夫之口表达了一种对于官场生活的不屑,以及对于物质财富的淡然看待,反映出诗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个人品质的提升。
诗歌赏析:从诗歌的结构和内容来看,它遵循了古典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诗人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巧妙地将樵夫的日常生活与朝官、豪家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樵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巉山”象征着高远的境界,“竹枝”则代表着纯洁和高雅。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诗歌背景:根据现有资料推断,《樵隐歌》创作于明朝时期,具体年份不详。然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明初或中期创作的,因为这一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较为活跃。此外,陶安作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因此,可以合理推测《樵隐歌》的创作背景与陶安的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樵隐歌》不仅是一首表现樵夫生活情趣的诗词,更是一首蕴含着深远哲理和人生思考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樵夫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文学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