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厓志有感

旧迹荒凉何处寻,一从开卷见升沉。
英雄万死扶诸夏,天地三人共一心。
奇石波涛销宿恨,两厓宫殿锁残阴。
哀情吊古寒江远,愁向苍茫寄短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厓志有感》是明朝区元晋创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国家命运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介绍:《读厓志有感》的作者是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曾任云南镇南知州、福建兴化府同知等职。区元晋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尤其是七言律诗,其创作多反映出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2. 诗词原文及鉴赏:《读厓志有感》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诗的首句“国步如棋局面残”描绘了一个战乱不断、局势不稳的国家景象。紧接着,作者提到“正寻生着死中难”,表达了在生死存亡之际,人们寻找生存之道的艰难与迫切。接下来的诗句“崎岖恢复孤臣在,十二金牌一召还”反映了在国家危难时,忠臣不惧艰险,愿为国效力的决心。然而,“沉海敢忘忠捧日,逢厓空有恨排山”则揭示了忠诚的代价与遗憾。最后两句“蜀魄啼春处,犹带英雄血泪斑”则通过描绘春天里蜀地的英雄们悲壮的牺牲,表达了对逝去英魂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3. 历史背景:区元晋生活在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明朝中期之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边疆战事频繁,国内矛盾激化。区元晋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们的哀悼。

  4. 艺术特色:《读厓志有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精湛的诗歌技巧上。首先,诗歌结构严谨,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其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和深邃。例如,“十二金牌一召还”中的“十二金牌”象征着朝廷的紧急召唤,而“一召还”则意味着忠诚者最终得以归来,但代价是沉重的。再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蜀魄啼春处”,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读厓志有感》不仅是一首情感充沛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回顾和思考。它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在动荡时代中坚守信仰和理想的坚定决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