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当午。更时值离明,罡填鬼户。萧斋炼草成丹,扶急持危,遵生济度。随时俗。还将酒泛菖蒲,庭栽葵菽。臂悬彩线灵符,衣纫兰佩,门悬艾虎。当轩海榴喷火,池莲艳日,垂杨宿雾。且自散发披襟,腾吟吊古。
竞渡声喧,何处争旗鼓。叹流光,半生过隙,等闲如许。岁逐良辰去。看新月,又催日暮。抵事虚歌舞。扶沉醉,更向玉人低语。满捧瑶卮,莫停金缕。
瑞龙吟 · 端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龙吟·端午》是明代诗人高濂创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象征,展示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月当午。更时值离明,罡填鬼户。萧斋炼草成丹,扶急持危,遵生济度。随时俗。还将酒泛菖蒲,庭栽葵菽。臂悬彩线灵符,衣纫兰佩,门悬艾虎。当轩海榴喷火,池莲艳日,垂杨宿雾。且自散发披襟,腾吟吊古。竞渡声喧,何处争旗鼓。叹流光,半生过隙,等闲如许。岁逐良辰去。看新月,又催日暮。抵事虚歌舞。扶沉醉,更向玉人低语。满捧瑶卮,莫停金缕。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和活动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诗中的“竞渡声喧”等句,形象地表达了端午节时人们竞相观看龙舟比赛的情景,而“竞渡声喧”也隐含了对过去岁月流逝的无奈感怀。
作者简介:高濂,字深甫,号端南,又号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擅长戏曲、诗词创作,尤其以工诗词著称。他的词多写优游林下之逍遥闲适,风格浅而有味,与散曲为近。《芳芷栖词》是他的词集名。
《瑞龙吟·端午》不仅体现了高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历史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端午节习俗的生动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