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 · 白牡丹

花剪云绡,种移兔窟,占得玉清琼素。一段萧疏,傍夜来、帘箔香初吐。雪魄蟾魂幽韵,别一种、风流天付。看庭阶弄影,光寒玉露。怕教胭脂耽误。
向风尘夸红斗紫,撩云托雨。一片冰心,甘冷澹,轻烟薄雾。潇然趣。待托霓裳,天上曲、清扬歌句。奈春为爱君开,恨摇落春还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华清·白牡丹》是中国明朝时期文学家高濂创作的一首词作,该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沉的内涵而广为流传。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高濂,字深甫,号瑞南,浙江钱塘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养生保健专家。他著有《遵生八笺》,该书在养生保健方面收录了大量方法,显示了他深厚的医学素养。
  • 创作时间:《月华清·白牡丹》据记载是高濂在万历十九年所著的诗词之一,这一时期正值他的文学成就高峰期。
  1. 艺术特色
  • 艺术风格:《月华清·白牡丹》展现了高濂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词句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词人的审美情感和哲学思考。
  • 技巧运用:词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个作品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1. 文化内涵
  • 养生哲学:作为一位养生保健的学者,高濂在其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关于养生的理念。通过描写白牡丹的美丽与坚韧,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 美学观点: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月华清·白牡丹》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欣赏,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1. 影响评价
  • 历代评价:自问世以来,《月华清·白牡丹》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历代文人墨客对其赞不绝口,认为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本珍贵的养生宝典。
  • 现代评价:现代学者对《月华清·白牡丹》的研究也颇多关注,认为它是研究明代诗词及养生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于现代人来说,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艺术层面,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刻生活哲理。

《月华清·白牡丹》不仅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生命活力的词作,它更是高濂个人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的体现。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生活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