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 金丝桃

为惜春风去渺茫。不堪回首忆刘郎。慢裁金缕作衣裳。
剩残妆。吐出丝丝惹恨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王孙·金丝桃》是明代诗人高濂创作的一首词作。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更深入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创作背景:高濂,字深甫,号端南,又号湖上桃花渔。他是明朝的钱塘人,擅于戏曲和诗词创作。其作品多表现闲适的生活态度,风格浅显易懂,与散曲相近。
  • 文学地位:高濂的词作多写优游林下之逍遥自在,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芳芷栖词》便是他词作集的名字,显示了他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品原文
    为惜春风去渺茫。不堪回首忆刘郎。慢裁金缕作衣裳。剩残妆。吐出丝丝惹恨长。

  2. 词意解析

  • 惜春伤时:《忆王孙·金丝桃》中的“为惜春风去渺茫”,表达了春天过去后的哀愁之情,暗含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惋惜。
  • 怀旧情深:“不堪回首忆刘郎”,这里的“刘郎”通常指代过去的恋人或朋友,表达了作者在美好的春光中难以割舍对过往情感的回忆。
  • 衣饰情思:“慢裁金缕作衣裳”,反映了作者用金缕制作衣物的情景,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残妆遗恨:“剩残妆”,暗示着尽管生活依旧继续,但曾经的美好已不再,留下的只有残存的妆容和无尽的遗憾。
  • 金丝蝴蝶:“吐出丝丝惹恨长”,以金丝蝴蝶的形象比喻那些令人留恋却又无法留住的事物,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词通过描写春日景象以及人物的心情变化,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意象生动:运用金丝蝴蝶、金缕等具体而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1. 历史文化价值
  • 文化传承:金丝海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播这一文化遗产。
  • 审美情趣:通过对金丝海棠细腻入微的描绘,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忆王孙·金丝桃》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更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人文情怀的珍贵文献。通过对其细致的解析与研究,人们不仅能欣赏到高濂独特的艺术才华,还能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