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译文】 秋夜砧声声声急,寒风中捣衣声响切。木叶飘落时,我倚楼凝望。月光如水洒满地,一片愁绪涌上心头。思乡情愁,一夜南去千里舟。 【注释】 1、忆王孙:又名“春光好”、“秋蕊香”,词牌名。 2、砧(zhēn):石制的捶衣工具。 3、风急:风声大而急。 4、木落声中人倚(yǐ)楼(lóu):落叶纷飞,人倚在高楼之上,听那阵阵秋风中传来的砧声。 5、月午:指明月当空之时。 6、恨悠悠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方诸影转欲黄昏" - 方诸:古代的一种盛水的青铜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特定的容器或场景。 - 影转:指太阳落下,天色开始变暗。 - 欲黄昏:形容夕阳即将西下,天色渐暗。 2. "消息沉沉暗断魂" - 消息: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消息或消息的传递,如信件、口信等。 - 沉沉:深沉且沉重的样子。 - 暗断魂:形容消息传来后令人感到悲伤至极,仿佛心都被切断了一般。 3.
【注释】 草:即《忆王孙》中的“萋萋”,形容草长得茂密。裙腰路:指小路上。迷:迷路的意思。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日向西:傍晚。带香泥:指马粪,这里代指春天的泥土。 【赏析】 此词以草起兴,写春天的景色和心情。上片首句写风吹一夜草长得很茂盛,次句写小路已经看不见了,三句写因为春草太茂密,连日来愁闷的离人已不知归去的路。下片写春天的美好,但美好的春天却使离人更加痛苦。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诗句注释: - 忆王孙:这是一首词,通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 - 黄昏独自听乌啼:在黄昏时,独自听到乌鸦的鸣叫。 - 芳草楼前渐满堤:芳草覆盖了楼前的草地,逐渐填满了堤坝。 - 寄语王孙莫意迷:向远方的王孙(可能是你的亲戚或好友)留言,不要迷失方向。 - 蚤须归:早点回家。 - 花影将斜月欲西:花朵的影子斜照在月亮上,月亮即将向西沉没。 译文: 在黄昏时分
【注释】 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攀柳:指折柳赠别。会意:领会、明白。骅骝(húliú):骏马,这里指马儿。杏杳天:形容山色苍茫迷蒙,如同杏花一样。向谁边:指向何处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上阕写别离时的依恋,下阕写离别后的怅惘。 “灞陵攀柳恨绵绵”,是说作者与情人分别时的情景,他依依不舍地来到灞陵桥畔,折一枝柳条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但这种感情却无法实现。因为对方并不理解他的意思
【注释】 忆王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绮罗香:指女子的妆饰。粉痕:指脂粉痕迹。蹙(cù):皱,皱起。倚:依靠。恁道:你道。恁:如此,这样。强:强迫。惹恨长:惹得人的恨意越来越长久。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怨妇之作。上片“犹自娇痴倚绣床”写闺中人对丈夫的思念和盼望;下片“春归恁道不思量”写闺中人对春天即将过去,而丈夫却迟迟不归的埋怨。全词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解析】 此词上阕写夜泛鉴湖时所见,下阕写夜泛后的感受。词人由“天边新月两头纤”联想到月亮像人的眉毛,而明月又似美人的蛾眉,故有“天边新月两头纤”之语;接着以晴山万点尖来比喻月亮,既形容了湖水映照出月亮的明亮,又表现了作者在月光下观赏山水的乐趣。“小棹乌篷不用帘”,写船篷上没有遮拦,是说船篷宽大,所以无需用布或纸来遮风挡雨。下阕写船行后的感受:“夜厌厌”,是说夜已深了,但船上的人依然兴致勃勃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事物时重在表达情感。“黄芦红蓼”,是说芦苇、红蓼长满水面和洲岸。“白蘋”即浮萍,“苹洲”指水边的小洲。“一水东西南北流”,意思是一条大江从东向西,横贯南北。“旧日秋娘尚在不”,是说从前那位美丽的女子还在不在?“石桥头”指的是桥上或桥的尽头。“柳外斜阳花外楼”意思是在杨柳树旁斜阳映照下
诗句解读: 1. “清江一曲柳千条” - 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美景,清澈的江水蜿蜒流淌,岸边柳树婆娑,仿佛是一条长长的绿色丝带。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2. “日出三竿春雾消” - 描述了春天早晨的景象,太阳已经升起,雾气开始消散。这里的“三竿”指的是太阳高悬于天空,而“春雾消”则表达了春天特有的清新和生机。 3. “上苑梅香雪里飘”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忆王孙·汤公枚郑文溪柯翰周饮酒肆 - 诗意:这首诗是一首回忆旧事的词,通过描述汤公、郑文溪、柯翰周三人在酒肆中的饮酒场景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花南水北雨蒙蒙 - 诗意解释:这句表达了天气阴沉,雨水连绵的景象,可能是在描绘一个雨后的江南景色,增添了几分愁绪和哀愁。"花南水北"可能指的是南方有花开,北方则有流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