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谁能脱俗,常自爱栖霞。
下榻留难久,回车望更赊。
清歌贤宁戚,博识老张华。
此后相思梦,知从处士家。
送张处士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处士归》是明代诗人陶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陶益(1525-1600),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原为郁林人,后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陶益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因其博学强记、精易通理,被推荐为抚按官员,但因目疾而辞归,享年八十岁。著有《练江子樾墩集》。
诗歌原文:
果谁能脱俗,常自爱栖霞。下榻留难久,回车望更赊。清歌贤宁戚,博识老张华。此后相思梦,知从处士家。诗歌赏析:
- 陶益在《送张处士归》中,通过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深深眷恋和祝福。其中“清歌贤宁戚”,描绘了友人归来时,人们用歌声表达敬意与欢迎的情景;“博识老张华”则体现了陶益对朋友渊博学识的赞赏。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友情的重视,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陶益之所以写下《送张处士归》,是因为他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之后,选择退隐山林,远离尘世喧嚣。在隐居期间,他与友人相聚频繁,共同探讨学问,享受宁静的生活。因此,当张处士再次归来,陶益写下此诗来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
思想内容:诗中的“清歌贤宁戚”和“博识老张华”不仅是对张处士才情的赞扬,更是对友情和学识的礼赞。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丰富,既有对友人才能的肯定,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和知识的热爱。
艺术特色:陶益在《送张处士归》中运用了朴素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融入简单的诗句之中。这种风格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送张处士归》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也不容忽视。它不仅是了解明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送张处士归》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友情和自然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