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遣愁

虚阁晴光碧树留,操觚何处遣春愁。
风尘迥隔帘帏静,世事稀闻几席幽。
昔续茶经归陆羽,今题竹谱爱王猷。
可堪更读闲情赋,欲寄相思不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遣愁》是明代著名诗人陶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明朝,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节对春天的感怀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述以及内心思绪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情感寄托。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陶益:明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陶益的生平资料并不多见,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文化情怀。
  1. 诗歌原文
  • 虚阁晴光碧树留,操觚何处遣春愁。风尘迥隔帘帏静,世事稀闻几席幽。昔续茶经归陆羽,今题竹谱爱王猷。可堪更读闲情赋,欲寄相思不自由。
  1. 主题解析
  • 春天的感慨:诗中“虚阁晴光碧树留”,描绘了一幅春天里庭院的景象。春天的景色虽然美好,却因诗人内心的忧愁而显得格外凄凉。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同时,也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哀愁。
  • 个人情感:诗句中的“操觚何处遣春愁”直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春日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忧愁。这里的“操觚”可能指的是创作,诗人通过文学来排解自己的愁绪,但这种尝试又显得徒劳。
  • 文化意蕴:诗中提及的“茶经”和“竹谱”等元素,反映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继承。这些作品在古代被视为文人修养的重要部分,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
  • 艺术形式:诗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讲究平仄声韵的和谐,同时也要求诗句之间的严谨对仗,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
  • 思想内涵:诗歌不仅仅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悟。诗人通过春天这个载体,探讨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陶益的《春日遣愁》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的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