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莲阁贻幼文》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高启文学成就的见证,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下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 作者背景:
-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是明代著名的文人和学者,生于明苏州府长洲,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他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在元明两代诗坛上享有盛誉。
- 创作时期:
- 高启在洪武初年因修《元史》而受皇帝赏识,并被授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后因故辞归故里。
作品原文:
思君曾此望西州,谁信归来得共游。
只有当时旧山水,如何重看不胜愁。
诗意解析:
- 首句“思君曾此望西州”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友人的怀念之情。高启在诗中通过“望西州”这一动作,暗示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第二句“谁信归来得共游”则是说当初分别时,大家都以为会有机会再次相聚。然而,现实的残酷使得这种期待落空,诗人因此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悲伤。
- 第三句“只有当时旧山水”描绘了诗人回到旧地时的所见所感。这里的“旧山水”不仅指物理上的山川景色,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去的留恋和不舍。
- 末句“如何重看不胜愁”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面对熟悉景物时的复杂情绪。即使身处相同的地方,但物是人非,旧景已非,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忧愁和感慨。
- 艺术特色:
- 《登白莲阁贻幼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中的对比手法——将现在的孤独与过去的团聚形成鲜明对照,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 高启的七言绝句形式紧凑,寓意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自身境遇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 历史意义:
- 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登白莲阁贻幼文》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文化价值:
- 此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登白莲阁贻幼文》不仅是高启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更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高启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