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十首晏婴

一裘身着久经年,禄米分炊几户烟。
尽说大夫能养士,却于尼叟惜封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史十首·晏婴》是明朝时期高启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高启,字季迪,号青丘子,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被后世誉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的诗作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刘基、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在当时文人之间享有极高的声誉。
  2. 原文:一裘身着久经年,禄米分炊几户烟。尽说大夫能养士,却于尼叟惜封田。
  3. 译文:一袭长袍已经穿了多年,俸禄粮食分散给几家人家。大家都说大夫能够养士,我却舍不得给尼姑分田。
  4.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和风格来看,应是在高启生活的时代,即明代初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生困苦。高启作为一位官员,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不公,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政治现实的批判。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5. 作品赏析:《读史十首·晏婴》是一首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诗歌。高启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的“一裘身着久经年,禄米分炊几户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生活的艰辛和百姓生活的困苦。同时,“尽说大夫能养士,却于尼叟惜封田”反映了高启对于官员应该关心民生、体恤民情的政治理想的思考。此外,通过对诸葛亮和晏婴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高启表达了自己对不同时代贤才的不同评价。

《读史十首·晏婴》不仅是高启个人政治理念的体现,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