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裘身着久经年,禄米分炊几户烟。
尽说大夫能养士,却于尼叟惜封田。
《读史十首·晏婴》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相应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 诗句释义:
- “一裘身着久经年”,描述了晏婴穿着一件粗布衣服,已经很长时间了,这表达了晏婴朴素的生活态度。
- “禄米分炊几户烟”,指的是晏婴的俸禄用来供给家中的食物,烟雾弥漫于几家之间,反映了他的家庭情况并不富裕。
- “尽说大夫能养士”,表明在古代社会,许多人都称赞大夫有才能并且能够养士(指培养和使用人才),这里可能含有讽刺意味。
- “却于尼叟惜封田”,这里的“尼”可能指的是尼姑,而“惜封田”则可能指的是吝惜自己的田地。
- 译文与注释:
- 译文:一个粗布衣的晏婴穿着很久了,他的俸禄用来供家里做饭,烟雾笼罩了好几家;人们都说这位大夫有才能,但却舍不得给自己的田地增加产量。
- 注释:军门被褐:指晏婴穿着朴素,军门即城门,被褐即穿粗布衣服。异隆中:与诸葛亮隐居隆中不同,表示与诸葛亮的处境不同。抱策归秦:比喻怀才不遇,抱着才华回到秦国。
- 赏析:
- 此诗通过晏婴的形象展现了古代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晏婴作为一位大夫,他的简朴生活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品质,而他对田地的吝啬则揭示了他对于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这种矛盾的描写使得晏婴这一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同时也引人深思。
- 诗中的“抱策归秦”一词,既表达了晏婴怀才不遇的心情,也暗示了他最终选择隐退的决心。这种情感的表达充满了诗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深度。
此诗通过对晏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品质,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思考古代士大夫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