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竹三禽图

棘枝疏瘦竹枝低,三鸟寒多每并栖。
月落山空秋梦断,不知谁个最先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竹三禽图》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的内容、作者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江苏长洲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尤擅长历史和文学创作。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因此被后世誉为元明之际的重要文学家之一。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
    棘枝疏瘦竹枝低,三鸟寒多每并栖。
    月落山空秋梦断,不知谁个最先啼。

  • 译文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诗中描述了荆棘稀疏而细长的竹枝,以及栖息在其中的三种鸟类,它们在寒冷的季节里共同生活。月亮落下后,山间显得空旷,秋天的梦境也随之消散,诗人不禁疑惑,是谁最先开始鸣叫。

  1. 作品赏析
  • 意象选择:《疏竹三禽图》中的意象简洁而深刻。诗中的“荆棘”象征着艰难与挑战,“竹枝”则代表着坚韧与生命力,而“三鸟”暗喻着智慧与团结。这些元素共同构建出一幅既具哲理又富有自然气息的画面。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不知谁个最先啼”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 艺术手法:高启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使得整首诗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情感上引人共鸣。这种艺术上的成功,体现了高启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1. 背景介绍
  • 《疏竹三禽图》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元末明初的某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多变,而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 高启虽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的作品却充满了深沉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人们心态的窗口。

《疏竹三禽图》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深刻思考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高启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不定时,应保持一颗平和与睿智的心,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去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