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记室

惆怅江东日暮云,我来君去苦离群。
不知此日君思我,还似当时我忆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徐记室》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高启,字季迪,号槎轩,出生于明代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在元明两代的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2. 诗歌原文
    惆怅江东日暮云,我来君去苦离群。
    不知此日君思我,还似当时我忆君。
  3. 诗意解析
  • 惆怅江东日暮云:“惆怅”一词表达了高启对友人离开后的不舍和孤独感;“江东”指朋友所在的地区,可能暗示了地理上的分隔。而“日暮云”则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天色渐暗,云雾笼罩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带来的愁绪。
  • 我来君去苦离群:这里的“我来”表明诗人亲自前来,而“君去”则说明友人离去。“苦离群”形容了诗人因友人的离去而感到的孤独和痛苦。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高启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离别的敏感感受。
  • 不知此日君思我,还似当时我忆君:诗人通过询问的方式表达对友人是否还在思念自己的关心。同时,他也在反问自己是否还有当年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这种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个人情感的变迁。
  1. 创作背景
  • 根据历史记录,当高启被推荐参与修《元史》时,他被授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的职位,并有机会教授诸王。这显示了高启在当时的政治地位以及他的文化成就。然而,由于政治斗争,他最终选择了隐退。
  1. 艺术特色
  • 这首七言绝句简洁明快,语言精炼,通过寥寥数笔就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寄徐记室》不仅反映了高启对友人的思念,也折射出作者自身的情感波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用词选择和意境营造都展现了其精湛的文学造诣。

《寄徐记室》不仅是高启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明代文人交往和友情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