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故人书知未入京因寄》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 作者介绍:
-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明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吴中四杰”之一、元明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 张士诚据吴时,高启隐居于吴淞江青丘,自号青丘子。他博览群书,工诗,尤精于史,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他的诗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被誉为元明间一位大家。
- 洪武初,高启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并受命教授诸王。后因魏观案被牵连,获罪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辞归故里。他在苏州知府魏观改修府治时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后来因此事被株连。
诗歌原文:
曾约春深到凤台,君今不到只书来。
满缄离恨床头放,一度相思一展开。
诗句解析:
- “曾约春深到凤台”,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约定,期待在春天深入时相聚于凤台之地。这里的“凤台”可能指的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一个特定的地点,与朋友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
- “君今不到只书来”,描述了朋友未能如约而至的情景。这里的“君”指代的是与自己约定的朋友,而“不到”则表达了朋友未能如期到达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朋友无法如约而来。
- “满缄离恨床头放”,描绘了朋友离去后的孤独与哀愁。“缄”指信封装好的部分,这里暗示朋友已离去,留下的只有书信。而“床头放”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将书信随意放置在床头,以此寄托自己的思念与离恨。
- “一度相思一展开”,表达了作者因思念而不断翻看这封书信的心情。“一度”意味着一次,“相思”则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展开”则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因思念而反复阅读信件的动作。
- 情感表达:
- 整首诗充满了对逝去友情的缅怀与哀伤。通过简洁的字句,传达出深切的情感体验。
- 艺术手法:
- 使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过去和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与现在朋友缺席的凄凉情景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效果。
- 运用了意象的手法,如“凤台”、“春深”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 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心境,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作者的思绪与情感走向。
- 社会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开放,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较为频繁。然而,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 文化价值:
- 作为明初的文学作品,《得故人书知未入京因寄》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离别的敏感。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状态和文化背景的窗口。
《得故人书知未入京因寄》不仅是一首抒发友情离别之苦的诗作,也是明代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及作者高启的个人经历和艺术成就。同时,这也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要珍惜友情,关注彼此的情感需求,保持心灵的沟通与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