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怀王旧渚宫,沙棠舟去水烟空。
孤丛不有幽香发,应没江边百草中。
题王翰林所藏画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王翰林所藏画兰》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杜甫在长安,王翰任左拾遗。王翰曾献《凉州词》以助酒兴,杜甫写诗赞美,并请王翰为之作序,王翰未就。杜甫又请王翰为其收藏的一幅王维的《青雀黄龙之轴图》写一篇跋文。《题王翰林所藏画兰》就是这轴图上的一首小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素艳进翠羽,丹霞射紫烟。
色浅蕊寒死,香清花可怜。
何人种桃李,不待白头年。
谁见幽谷树,春来先发前?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首联两句“素艳进翠羽,丹霞射紫烟”,形容画中兰花瓣如白雪般纯洁,花心似翠羽般艳丽,紫色的烟雾缭绕其中。这是对画作整体色彩和氛围的高度概括,既突出了画作的美感,也体现了画者的高超技艺。
颔联“色浅蕊寒死,香清花可怜”则转向了画面的主体——兰花。这里描绘了兰花虽然颜色较淡,但依然生机勃勃;虽然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但兰花依旧能够傲然绽放。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生命力的赞美,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何人种桃李,不待白头年”则是对画中人物的提问。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比兰花与桃李的生命状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他认为无论是美丽的兰花还是繁华的桃李,都无法避免衰老的命运,这与人生中的许多美好时刻一样,都是短暂的。
最后两句“谁见幽谷树,春来先发前”则是对画中场景的进一步描写。这里的“幽谷树”指的是画中的兰花生长在幽静的山谷之中,它们似乎比周围的树木更早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抢先开出了花朵。这两句既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特点,也寓意了作者对于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的赞美。
《题王翰林所藏画兰》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王翰的艺术才华和杜甫的高超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