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潼关

潼关天作险,此地复楼台。
一径云中度,三川日下来。
东迁周左计,先入汉雄材。
自有蓬桑志,西南万里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潼关》是明朝陆深的作品,而非谭嗣同所创作。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陆深,字子渊,号俨山,松江府上海人。他是一位进士,曾历任编修、四川左布政使等职。他的文学作品包括《俨山集》、《续集》和《外集》等。

  2. 诗歌原文:《至潼关》的首两句是“潼关天作险,此地复楼台。一径云中度,三川日下来。”这两句诗描绘了潼关险要的地形和宏伟的建筑,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接下来的句子则表达了诗人经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感:“东迁周左计,先入汉雄材。自有蓬桑志,西南万里开。”这四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胸怀壮志的决心。

  3. 诗歌赏析:《至潼关》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潼关的自然景观和社会背景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地理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至潼关》是明朝陆深的一首杰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