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青云间,崒嵂黄金台。
行人多苦寒,常恐北风来。
渐近始分明,熟视惊还猜。
相逢陌上人,顾问首屡回。
所期既以遂,郁纡开我怀。
新城趋涿州喜见西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城趋涿州喜见西山》是明代陆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陆深(1477年—1544年),字子渊,号俨山,明代松江府上海人。《新城趋涿州喜见西山》是陆深在弘治十八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后的作品。他在仕途上历经波折,曾因刘瑾之忌遭贬,后得赦复职。陆深以擅长书法而闻名,其著述有《俨山集》《续集》《外集》等。
诗词原文:
杳杳青云间,崒嵂黄金台。
行人多苦寒,常恐北风来。
渐近始分明,熟视惊还猜。
相逢陌上人,顾问首屡回。
所期既以遂,郁纡开我怀。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西山的景色和与当地人的相遇,传达了诗人对此次旅途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杳杳青云间”和“崒嵂黄金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西山高耸、巍峨壮观的景象。“行人多苦寒,常恐北风来”则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和不确定性。然而,“所期既以遂,郁纡开我怀”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和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陆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城趋涿州喜见西山》不仅是陆深个人作品的体现,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成就的一部分。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欣赏古代诗歌之美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