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东巡山行

驿路凌晨匹马迟,村庄犹自掩柴扉。
金包曜日黄柑熟,霜实落林红柿稀。
试听农谈都了了,偶经湖水便依依。
尘冠未濯沧浪去,羞上严陵旧钓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东巡山行》是明朝时期区越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区越,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明代著名诗人与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生涯颇为丰富,曾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历任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等职。其一生著述颇丰,尤其以诗歌和散文见长,有《西屏集》十卷传世。

  2. 诗歌原文
    驿路淩晨匹马迟,村庄犹自掩柴扉。金包曜日黄柑熟,霜实落林红柿稀。试听农谈都了了,偶经湖水便依依。尘冠未濯沧浪去,羞上严陵旧钓矶。

  3. 作品赏析:《九月东巡山行》是区越在一次东巡途中所作,通过描绘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感受。诗中“驿路淩晨匹马迟,村庄犹自掩柴扉”两句,通过描写清晨骑马经过村庄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留恋。而“金包曜日黄柑熟,霜实落林红柿稀”则通过色彩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秋天丰收的景象,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浓郁的田园气息。此外,“试听农谈都了了,偶经湖水便依依”两句,不仅展现了农民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深理解和感慨。

  4.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区越通过此诗表达了他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九月东巡山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的哲思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