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曾丈鹤林

此身闲得便成仙,何必菖蒲解引年。
冷落春光还默坐,依稀风韵荷新篇。
天恩大赉均黎老,寿域同跻过百年。
白鹤山人来未到,野航应怯海涛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答曾丈鹤林》是明代区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
  • 区越,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从学于白沙陈献章,后历任多个重要职位。他的诗歌作品在明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和答曾丈鹤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作原文与解析
  • 此身闲得便成仙,何必菖蒲解引年。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幸福和长寿不在于外在的追求,而在于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 冷落春光还默坐,依稀风韵荷新篇。
    这里的“冷落春光”和“荷新篇”都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 天恩大赉均黎老,寿域同跻过百年。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祝愿,希望人们都能共享盛世之福,达到长寿和安宁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个人的祝福,更是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的期望。
  • 白鹤山人来未到,野航应怯海涛喧。
    这句诗通过对白鹤山人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野航应怯海涛喧”也体现了诗人对海上航行的恐惧,以及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冷落春光”中的“寂寞”,以及“荷新篇”中的“风韵”,使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人生的感慨,还是对自然的赞美,都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1. 文化价值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是文学的形式,更是传达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区越的《和答曾丈鹤林》不仅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人生、理解自然的窗口。
  1. 影响与评价
  • 《和答曾丈鹤林》作为区越的代表作,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也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文人学者。

区越的《和答曾丈鹤林》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窗口。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区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