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圭峰留题

绕地山花献笑容,翠微初到日方中。
淋漓未洒题糕墨,摇曳还吹落帽风。
山气萧森通旦暮,江光溶漾亘西东。
禅堂对饮无嘉菊,半醉行摩五粒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乱后九日游圭峰》是明代诗人唐元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情怀。

从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来看,《经乱后九日游圭峰》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这种体裁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完成对自然景物、人生感悟等主题的深刻表达。唐元楫通过精湛的诗歌技巧,巧妙地将景色描绘和哲理思考融为一体,使得这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唐元楫的生平背景也值得一提。据《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进士》和《初筑集》记载,唐元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曾于兵部职方司主事任职,并因坚持原则而辞官。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在《初筑集》中有所体现。这些背景信息为理解《经乱后九日游圭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视角。

通过对唐元楫及其诗歌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作品中透露出的浓厚文人气息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经乱后九日游圭峰》中的诗句“不蹑名峰已十霜,老僧閒坐过重阳”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对佛教禅宗思想的领悟。而“一条旧瀑因风细,万树新松绕径长”则生动描绘了圭峰的自然美景,体现了唐元楫卓越的描写能力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唐元楫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和审美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如《九日游圭峰留题·其二》中所提到的“区越”,他是明朝时期的另一位著名诗人,与唐元楫有过交往和交流。这种文学上的互动不仅丰富了唐元楫的创作视野,也为后人研究明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经乱后九日游圭峰》是唐元楫以七言律诗形式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唐元楫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厚感情,还折射出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这首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喜爱文学和自然景观的人来说,阅读和欣赏这样的作品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美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