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读书翰林述怀

哲人振英驾,志士感良遇。
矧余驽钝姿,而乃忝恩顾。
厕迹白玉堂,日夕仰弘度。
良时不再至,驰景迅颓暮。
感遇惜春华,勉旃赴前路。
岂无子云草,亦有司马赋。
技艺宁足先,修能良可慕。
陟岳贵及颠,涉溟宜问渡。
古则俱在兹,莫枉邯郸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诏读书翰林述怀》是明代诗人高拱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时代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志向的追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高拱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他作为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
  • 高拱简介:高拱(1510—1586),字肃卿,号石塘,明河南新郑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后由庶吉士转为编修,逐渐步入政坛。在穆宗时期,高拱受到重用,担任侍讲九年,为裕王的教育贡献良多。后来累官礼部尚书,并在隆庆三年冬被徐阶荐为文渊阁大学士。神宗即位后,高拱欲去中官冯保之职,但因张居正等人反对而被迫辞职。
  • 政治生涯:高拱的政治生涯颇为起伏,他曾与徐阶修怨,但在隆庆三年冬与张居正合力促成俺答封贡,北边得以安定。然而随着万历帝的登基,高拱被张居正排挤,最终于神宗时期辞职归隐。
  1. 诗作内容
  • 哲人振英驾:此句表明了作者对于有才能、有远见的领导者的景仰之情。“哲人”指的是具有智慧和见识的人,“振”则暗示其激励、鼓舞作用,“英驾”则是形容领导者英明的马车或领导风范。整句诗传达了对于领导者卓越才智和领导能力的赞美。
  • 志士感良遇:此处“志士”指的是有志之士,即那些怀抱壮志、勇于承担大任的人。“良遇”则意味着遇到一个好时机、得到赏识和重用的机会。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所遇到的机遇和环境的高度赞赏。
  1. 诗作风格
  • 简洁明快:诗歌语言简练,结构紧凑,表达直截了当,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体现了古诗的朴素美。
  • 意境深远:通过寥寥数笔,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抱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作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的名篇,《奉诏读书翰林述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读者。
  • 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政治走向,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高拱的《奉诏读书翰林述怀》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反映。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现代人来说,它不仅仅是欣赏文学作品的窗口,更是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桥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