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一宵溪上待月

溪烟如缕散斜曛,度口渔歌隔浦闻。
甫醉欲留春不住,微吟胥警夜初分。
虚甔偃蹇愁逋客,野角牢骚懈戍军。
蟾魄似知风候转,独迟清梦溯鸥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夏前一宵溪上待月》是明代诗人区怀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溪边等待月亮升起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
  • 区怀年,字叔永,明代高明人。他的生平经历较为复杂,曾担任太学考通判等职位,但具体生平细节不详。
  • 区怀年的文学造诣深厚,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等作品,反映了他的文学才能和思想深度。
  1. 诗词原文
  • 溪烟如缕散斜曛,度口渔歌隔浦闻。
  • 甫醉欲留春不住,微吟胥警夜初分。
  • 虚甔偃蹇愁逋客,野角牢骚懈戍军。
  • 蟾魄似知风候转,独迟清梦溯鸥群。
  1. 诗词鉴赏
  •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溪边的烟雾、远处传来的渔歌、夜晚的微醺和孤独,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 通过“独迟清梦溯鸥群”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深刻的领悟和感悟。
  1. 创作背景
  • 《立夏前一宵溪上待月》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或情感状态有关,也可能是受到某种生活体验或自然美景的启发而成篇。
  • 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1. 艺术特色
  • 《立夏前一宵溪上待月》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其意境的构建和语言的运用,都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 诗中的意象生动形象,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听觉上的享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作为明朝时期的诗歌作品,《立夏前一宵溪上待月》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和文化氛围,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立夏前一宵溪上待月》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更因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受到广泛赞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