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郑二宣海南手札

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
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寄雁来秋。
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
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郑二宣海南手札》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由高棅所作。这首诗以“得郑二宣海南手札”命名,不仅因其内容的丰富性,也因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诗人介绍
  • 高棅(1435年—1513年)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生平事迹虽不广为人知,但他的创作活动对后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1. 作品鉴赏
  • 情感表达:《得郑二宣海南手札》通过描绘诗人与远方友人的联系,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国山河的眷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既有宏大的地理背景描绘,如“番禺天外古交州”,又有细腻的情感抒发,如“为报罗浮云影道”。整首诗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展现了高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历史地位
  • 文学价值:《得郑二宣海南手札》不仅是高棅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学特别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文本。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文化影响:高棅的这首诗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读者,也影响了后世的文人。许多后来的作品在形式或主题上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得郑二宣海南手札》的启发。

《得郑二宣海南手札》作为高棅的代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也在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岭南文化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