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潭

山寺无僧涧道疑,华亭零落已多时。
空潭云动蛟龙影,老树霜催虎豹姿。
漫拟稽阴成列坐,那同历下遍题诗。
明年此地重相忆,石上梅花雪满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破山八咏·空心潭》是宋代刘拯的作品。在探讨文学作品之前,我们应当对文学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文学作品是艺术家通过文字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给读者以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破山八咏·空心潭》的作者是宋代的刘拯。他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有着重要意义。
  2. 诗歌原文:诗的原文如下:“碧潭发幽石,萧洒无织尘。寒光湛秋月,有物难比伦。离钩况无鱼,千尺徙垂纶。到此心已空,何用濯吾缨。”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艺术特色:《破山八咏·空心潭》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貌。它的韵律、节奏以及语言运用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 主题思想:《破山八咏·空心潭》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一种超越世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诗中的“空心潭”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述,传达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宇宙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5. 文学价值:《破山八咏·空心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出现为后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山八咏·空心潭》不仅因其优美的诗歌形式而值得欣赏,更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折服。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