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依潭影宿,疏磬报清晨。
壑静龙身蛰,僧闲虎迹亲。
高林仍照旧,曲径尚通人。
兴废增悲感,题碑又一新。
【注释】
曾依:曾经,过去曾。
疏磬报清晨:稀疏的钟声报告着清晨的到来。疏磬,稀疏的敲击磬,指晨钟暮鼓。
壑静龙身蛰:深山峡谷寂静无声,龙(潜藏的动物)也停止了活动。壑,深山峡谷。龙,这里比喻隐居不仕的隐士。
僧闲虎迹亲:僧人闲适自在,虎迹也显得亲切。僧,这里是指僧人,指那些隐居山林的隐士。
高林仍照旧:高树依然如旧。高林,指高大挺拔的树林。
曲径尚通人:弯曲的小道仍然可以通往人烟。曲径,指曲折的小道。
兴废增悲感:兴盛与衰败更增添了悲凉之感。兴废,指国家的兴亡。
题碑又一新:重写碑文又是一片新景。题碑,刻写碑文。
【赏析】
此诗为作者游历名胜古迹而作。前四句是描写山水景色,后四句则是抒发自己的感想,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曾依潭影宿,疏磬报清晨”二句写游人入夜宿于潭边,晨曦初现,寺中传来稀疏的钟声,诗人便起身观赏这美丽的景色。
“壑静龙身蛰,僧闲虎迹亲”二句写在山中的寺院里,僧人闲适自在,连老虎都亲近起来。
“高林仍照旧,曲径尚通人”两句写高耸的树林依然如故,弯曲的小道仍然可以通往人烟稠密的地方,说明游人的足迹遍布了各地。
“兴废增悲感,题碑又一新”二句说国家的兴亡令人悲慨万千,重修石碑又是一番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