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敝

入秦书不上,瘦骨一冬寒。
自笑貂裘敝,多添布衲宽。
拥炉当雨雪,炙日向阑干。
换酒非无物,馀刍可作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裘敝》是明代诗人梁以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梁以壮,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生于明朝,祖籍番禺。他自幼才华横溢,年仅十一岁便有文名,弱冠时期(二十岁左右)便已有著述传世。他的家族背景显赫,祖辈在明朝颇有成就。由于家族的影响,梁以壮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资源和家族藏书,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 创作背景:梁以壮在游历的过程中,目睹了社会的冷暖和人生的艰辛,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灵感。同时,他也深受儒家经典的影响,致力于通过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见解,传达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许。
  3. 诗歌原文与赏析:《裘敝》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深刻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捕捉而著称。诗中的“入秦书不上,瘦骨一冬寒”描绘了一个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寒冷。“换酒非无物,馀刍可作欢”则是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对自然的赞美。
  4. 文化影响及传承:作为文学作品,《裘敝》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对于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裘敝》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梁以壮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和独到见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简要介绍,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深远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