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秀山晚望

峰在城间亦似初,寺边斜照菊湖虚。
烟中岂有陀王殿,岭外空劳陆贾车。
一鹊散惊沉树杪,群鸠飞入乱巢居。
山风谩吹悲秋客,西下危楼旧著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粤秀山晚望》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代诗人梁以壮创作。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作者介绍: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祖籍广东新会。他生于明朝,家学深厚,年少时以文名闻于乡里。弱冠之年已有著述传世。
  • 生平事迹:梁以壮曾出仕为官,游历四方。他的文学成就在明末清初颇受推崇,有全集二十六卷,其中《兰扃前集》是他另行编选的作品集。其作品多涉及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写与思考。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粤秀山晚望》描绘了粤秀山晚景的壮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峰峦城间的美景以及寺边的斜阳,还提到了陀王殿的烟云以及陆贾车空劳碌的情景。同时,诗中也抒发了诗人对秋日的感慨和西下危楼寻旧著书的情怀。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作为七言律诗,《粤秀山晚望》采用了严谨的结构,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传达出深沉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斜照、群鸠等,增强了画面感,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主题思想:此诗不仅表达了梁以壮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晚景中的萧索与孤寂与诗人内心的孤高自许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明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梁以壮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其作品自然融入了当时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底蕴。
  • 个人经历:梁以壮的生活经历丰富且充满传奇色彩。他曾游历四方,见多识广,这些经历都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也曾在官场中历练,这些官场经历也可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粤秀山晚望》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文学风貌,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它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岭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审美情趣: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展现了自然山水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感悟的结合,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面貌。
  1. 相关评析
  • 后世评价:梁以壮的诗作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被广泛传颂,而且至今仍受到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重视。许多现代诗歌理论家和批评家对他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 影响传承:梁以壮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给予后人灵感,更在内容和思想上启发了无数文学爱好者。

《粤秀山晚望》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明代岭南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明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