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无闲兴到溪村,旧友同游不半存。
山色几曾离钓艇,潮声空自过僧门。
路经兵后桥梁断,林有人来鸟雀喧。
身外问谁归计得,樵渔相笑未开言。
经乱泛舟甘溪作呈同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乱泛舟甘溪作呈同侣》是明朝诗人梁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共游甘溪的怀念之情以及战后荒凉景象的感慨。在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了解作者背景:梁观,明太平府当涂人,以善大书闻名。他在洪武末年担任吏科给事中,后升任广东佥事,分巡潮州。他的为人正直、性廉介,在处理案件时善于辨曲直,有如神助的才能。
掌握诗歌内容:《经乱泛舟甘溪作呈同侣》描述了战争之后,诗人久未有机会到访溪村,见到旧友的情形。诗句“山色几曾离钓艇,潮声空自过僧门”描绘了一幅和平宁静的画面,而“路经兵后桥梁断,林有人来鸟雀喧”则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
鉴赏艺术特色:梁观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山色几曾离钓艇”,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感伤。
理解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战争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也反映了梁观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重建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努力。
欣赏修辞手法:此诗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对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樵渔相笑未开言”中的“相笑”不仅描绘了樵夫渔民的轻松愉悦,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忧虑。
探究历史背景: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明朝是一个多事之秋,政治上的动荡和社会的变迁都深刻影响了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梁观的《经乱泛舟甘溪作呈同侣》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思和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和谐与平衡。